這價格,心在淌血……
前段時間貿易商還說呢,去年優質小麥收購成本普遍在1.64-1.66元/斤,這還沒加上一直放到現在的存儲成本,按當下的行情就已經賠的底朝天了。
一直都認為優質小麥比較保值,不掙錢也咬著牙出手,這才過了多長時間,受普通小麥所牽累,優質小麥價格也掉溝里了……
貿易商直呼:我不能選擇跳樓,還舍不得往外拋,我們安靜的抱團哭一會兒不可以嗎?
但是哭完了,牙還是要打碎了往肚里咽,該接受現實還是要接受現實,趕緊想辦法,不許選擇跳樓!
當你還沉浸在小麥行情為什么這么悲催時……
這邊面粉企業價格戰已經開撕!中流砥柱打的比巨頭還猛,跟瘋了一樣,論規模產能比不過,但是打價格戰還是我最猛,一言不合,就挑戰全國!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直到現在麩皮價格還在跌,這價格戰到底是怎么打的?看不懂,真心看不懂
你說面粉廠瘋了也好,傻了也罷,總之他們的動作都有不可否認的一點,大家都想活下去!
不過這個過程,有沒有承受能力的,有小步快跑的,有強硬支撐向前走的
近幾日還有傳聞爆出:某巨頭面粉企業經銷商跑路的消息,而且跑的還不止一個……
糧油經銷商終于也是繃不住了,端著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大盤子,不停地進貨,但是今年的行情出貨卻很慢,完不成任務還要被砍掉,思想壓力每天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自己的全部身家全壓在貨款上,遇上這樣的行情,能選擇跑路沒去跳樓,就算心里承受能力極強的!
眼下的市場,你得換思路了,別光圖那些蠅頭小利,選擇那些有實力,守信譽的廠家或者合作商才是你的長遠戰略!還沉浸在之前的規律里出不來,哪有人給你時間郁悶。
很多客戶講到,為什么疫情放開了,面粉需求反而還不如疫情期間好了?
看現在的局面,只能說當時是一種假象的“需求變好”。
你有沒有發現,疫情放開以后,街邊的餐飲店撐不下去關門的越來越多了?人們都不敢出去大吃二喝了。
越來越多的工廠停工,很多人想打工變為無工可打,怎么出去的又怎么回來,人員一直在流動,團采性面粉需求也很低。
三年疫情,普通人很受傷,那些與疫情防控需求不沾邊的企業,受傷更嚴重。
因為企業的產品突然失去需求,或者有需求但因為封控沒人上班生產,被迫丟了訂單,企業就失去了收入。但他們仍然需要承擔房租、水電和勞動力工資。疫情職工因封控無法上班,企業也得支付基本工資和社保、醫保,否則勞動監察大隊就會找企業的麻煩。
很多企業就這樣縮小了規模甚至破產了。
因此,疫情期間企業能夠提供的勞動崗位肯定大幅度減少了。
但是,第三點我們說了,因紅碼和封控,不能參與求職的勞動力更多,也就意味著參與勞動崗位應聘的人減少幅度比勞動崗位的減少幅度更大,這就造成了好找工作、勞動力供求矛盾緩和的假象。
取消疫情封控之后,應聘的人數恢復很快,但消失的勞動崗位恢復困難,這是2023年失業集中爆發的根本原因。
2023年,封控結束了,都可以出去找工作了,有意愿就業的人大量增加。所以我們說,只要取消紅碼和封控,有求職意愿的勞動力一夜之間就可以恢復起來,進入勞動力市場。
但是,企業的就業崗位消失起來很容易,封控,或者沒有訂單,企業的勞動崗位很快就消失了。但要重新恢復勞動崗位,很困難。就像你打傷一個人,幾秒鐘,但要他恢復傷情,卻要好幾個月。
要重新恢復勞動力崗位,企業得有新的投入,投入又從何而來?這些投入包括但不限于:
一要付清之前的未償債務,比如拖欠的工資、勞動保險,拖欠的材料款,拖欠的房租水電,拖欠的稅款等等;
二要維修生產設備;
三要購進原材料;
四要有周轉金。
這些都弄清楚了,還需要有訂單,這樣企業才有條件增加勞動崗位,擴大生產規模。
2022年12月取消疫情防控之后,有一定積累的企業,特別是國企和大型民企,他們身強體壯,恢復起來比較快。企業提供的勞動力崗位,和疫情期間相比,可能有所增加。
所以啊,經濟復蘇,不是那么容易、簡單的事,很難。而目前我們所有的經濟政策,都是有利于國企而非困難的民企。但就業的8成,都是民企提供的。
看完這些你還郁悶嗎,比你郁悶的有的是,但大家都在努力的活著,努力的想辦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