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前瞻系列:厄爾尼諾卷土重來?全球或將迎來最熱夏天?
(2023年4月25日)
a) 回顧近期我國氣象條件
1) 綜述
2022是典型的拉尼娜年份,特點:1)我國氣候暖、干,旱、澇都非常突出。全年平均氣溫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高,降雨量是近10年以來最少。2)區域性、階段性的干旱比較明顯,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的高溫干旱問題,南方的夏秋連旱影響比較重。3)華南北部、東北地區,雨澇災害比較嚴重。珠江和松遼流域汛情比較嚴重。登陸的臺風特別少。4)2022年夏季,我國中部地區是1961年以來最強的高溫過程。另外南方還出現了“秋老虎”。5)冬天寒潮過程明顯偏多,南方出現了低溫、陰雨天氣。強對流天氣相對偏少,沙塵天氣也較少,出現的還比較晚。
2) 冬季情況
22年12月-23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2.9度,比常年同期偏高0.2度。不是特別冷,但是冷暖起伏比較大。
前冬比較冷,后冬比較暖??臻g深度來看,全國農業區氣溫基本接近常年的,幾次寒潮過程到了貴州南部,甚至到華南的北部,1月22號黑龍江的漠河市觀測到了-53度的最低氣溫,這個最低氣溫值刷新了我國最低氣溫的歷史記錄。
冬季的降水全國平均31.3毫米,比常年減少了20%,1981年以來第六少,平均溫度正常略高一點,起伏比較大,降水還是偏少。
從空間分布來看,東北部、華北中西部、西北地區的大部降水偏多,其他地方偏少,特別是山東東部、云南北部、四川南部、貴州東部、廣西這些地區。
3) 沙塵情況
2023年沙塵天氣多,污染比較重。今年一共有9次沙塵過程,其中強沙塵暴一次,比2000年以來的平均值多1.7次。
4) 降水情況
2023年1月1號到4月24號,東北和西南地區降水偏少,東北大部分地區都是正常偏少的,西部和中南地區基本上接近常年同期降水量。黃淮海的大部——淮西地區降水明顯偏多。云南到20號為止降水還不到40毫米,比常年同期少65%,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的。
5) 旱情及其影響
云南的目前的最新干旱監測,云南大部、四川南部、廣西西部都有中等及以上等級的氣象干旱,其中云南中東部存在特旱的等級,除此之外還有東北地區中部降水也偏少,有輕到中度的旱情,局部有重度干旱。
由于降水偏少,不樂觀,當地發電的基礎,從目前已經出現的氣象條件分析看,對水利、發電、航運都有一些不利的影響。
b) 厄爾尼諾拉尼娜監測情況
厄爾尼諾是中東太平洋地區,即赤道地區,太平洋表面海溫比正常值偏高或者偏低的情況。我們國家涉及的區域在西經120°到170°,南緯5°到北緯5°,稱為3.4區。
海溫比常年滑動平均值超過0.5度并持續5個月,稱為厄爾尼諾事件。超多-0.5度就是拉尼娜并持續5個月,稱為拉尼娜事件。
如發生厄爾尼諾,會導致南美沿岸國家暴雨和洪澇災害,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非洲東南部會出現干旱。厄爾尼諾發生的次年夏季,我國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當年或者第二年夏季東北地區可能會出現低溫。
拉尼娜現象在今年3月份結束。拉尼娜發生會導致南美沿岸國家如阿根廷降水減少,而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會出現洪澇。如果拉尼娜時間持續時間長,非洲的中部、美國的中南部會發生干旱,而巴西東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這些地方容易出現洪澇。拉尼娜發生時我國會氣溫偏低,秋汛比較嚴重。
目前已經脫離拉尼娜狀態,未來我們的預測結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洋表面將在未來3個月內維持中性狀態。到夏季將會轉入厄爾尼諾狀態。由于需要五個月才能形成厄爾尼諾事件,至今年年底,會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c) 我國未來氣候預測
1) 短期預測
未來15-30天,從5月1號-16號,內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降水偏多,比常年平均要偏多2-5成,其他地方接近常年或者偏少,云南中西部、西藏東南部、東北地區東北部、西南地區西南部偏少。
未來15-30天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但會弱一點,仍可能有沙塵天氣出現。
5月份的預報,從氣溫看,5月份內蒙古西部、山西西南部、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西藏南部氣溫要偏低,其他地方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福建、云南、四川南部偏高1-2度,即整個長江以南都是正常偏高的。
2) 短期降水
5月份的降水,東北地區中部和北部、內蒙東北部和中西部、華北西部、華中北部和南部、華東南部、西北中部、華南大部降水偏多,西南大部、西藏中部和南部、新疆降水偏少。長江上游以及長江以北的降水偏少會持續到5月。陜西西部、山西北部、甘肅東北部、內蒙中南部降水偏多2-5成,云南中南部、四川南部、西藏中南部等地偏少2-5成。
3) 短期氣溫
5月西南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氣象干旱,水庫河流的蓄水、農作物用水受到影響。森林火災風險比較高,云南已發生火災。另外5月份可能還會有沙塵天氣。
4) 中期降水
長江中下游可能有暴雨的風險,5-9月,特別是6-8月,總的趨勢是旱澇冰凍,區域性、階段性的旱災、澇災都比較明顯,災害比較多,可能會出現極端性事件。氣候年景一般到偏差。
整個汛期的降雨,南北兩條多雨帶,和去年類似,長江中游降水明顯缺少。5月份之前,長江上游降水是缺少的,全年登陸的臺風個數接近常年,主要影響華南和華東的沿海。西南的雨季開始的比較早,常年是5月27號,今年估計在5月中旬進入雨季。南部的雨量比較多,北部正常。梅雨開始時間接近常年,在6月9號左右,雨量比常年少,所以今年梅雨問題不是太大,但南北空間差異大。
降水偏少地區包括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慶東部,可能會出現區域性的干旱。
5) 中期氣溫
今年從圖上看,除了東北黑龍江省的大部正常偏低之外,其他都是正常偏高。偏高明顯的地方今年會出現高溫熱浪,在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地區、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慶大部、四川東部、陜西南部、甘肅西部、新疆大部,偏高1-2度,這些地方日最高氣溫在35度以上的日數要比往年偏多。
6) 城市方面
新疆烏魯木齊、武漢、重慶、西安、鄭州、合肥、長沙、南昌這幾個城市,可能出現高溫熱浪。6-8月登陸的臺風可能有6-8個,常年是7個,路徑是以西行和西北行為主,主要影響華南和華東的沿海,北上也可能發生。
今年第一次臺風登陸的時間可能會偏早,常年是在6月29號,估計今年6月底前就會有臺風登陸,到9月底可能就沒有臺風了。
7) 需要關注的信息
a) 干旱汛情:長江中游會發生階段性干旱;汛情主要在松花江、黃河中下游。
b) 高溫:高溫熱浪主要出現在華東、華中、新疆,該地區比常年同期氣溫偏高,日曬要偏多。
c) 山洪地質災害:會發生在西南地區。
d) 強對流:今年強對流會比較頻繁,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華東南部、華南以及西南地區。
e) 城市內澇:中小城、中小河流和城市內澇風險都是比較高的。
d) 全球氣候近期特點
從1月1號到4月17號:
①亞歐、北美氣溫明顯偏高,南亞、東南亞很多地方遭受了高溫熱浪的襲擊;北半球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其中歐洲大部、北美東部、亞洲的西部大概偏高2度以上
4月中旬,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爾邦等地都遭受了熱浪襲擊,多地的日最高氣溫超過了40度,孟買還有人中暑。
4月15號泰國測到45.4度的最高氣溫,已刷新國家歷史記錄。
②歐洲的西部氣溫持續偏高,加上降水偏少,歐洲的西部干旱比較明顯。
意大利的河湖遭遇了嚴重的缺水,降水量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主要河流的水量比往年要減少60%左右。加爾達湖水位明顯下降,部分湖區已經變成了旱地。
法國出現了1959年以來最長的冬季干旱記錄,西南部的蒙貝爾湖的面積縮小了80%,對附近的農業、灌溉和旅游業都有很大的影響。
3月1號起由于過去三年降水都不足,西班牙就進入長期的干旱狀態,到3月下旬,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大區遭受了大型的山頂火災。
③亞洲的北部和北美的西部氣溫偏低,其中北美的西部氣溫偏低比較明顯,3月份以來平均氣溫大概比開年偏低2到4度。
e) 全球農業最新預測
從遙感監測的結果有以下判斷:3月份,南美大豆的長勢與上一年基本持平,總產可能要創歷史新高,整個南美的大豆今年生產很好,阿根廷減產比較明顯;美國的小麥和南非的玉米長勢較好,南非的玉米總體好于上年同期;歐洲小麥目前長勢也比較好。
具體結論來看,2023年南美的大豆單產是每公頃3158公斤,比去年增加了8.9%;種植面積也比去年增加,大概增加了2%;總產量比去年大概要增加11.2%。巴西的大豆單產、總產都會創歷史新高,阿根廷的大豆單總產會有明顯的減少。
Q&A
1、關于厄爾尼諾的預判和判斷?
A:目前處于中性狀態,預計夏季將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今年過渡年形勢比較復雜,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會影響明年的氣候。
2、厄爾尼諾如果發生的話,主要影響哪些國家?對我國的影響主要在哪些行業?
A: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南美沿岸國家出現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非洲中部地區會出現降水量少的情況,而非洲東南部和巴西東北部也會出現少雨干旱。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是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會出現澇災,當年或次年夏季東北地區會出現低溫,這對農業生產不利。受到影響的行業主要是與氣象有關的行業,如農業、糧食、飼料、糖、橡膠等。此外,水電、航運等行業也會受到影響。
3、今年國內南北地方的降雨情況?降雨量多少?洪澇或干旱情況能持續多久?
A:國內長江以北、華南沿海這些地方降水可能會偏多,容易出現暴雨、洪澇;長江一帶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云南的冬春旱情比較嚴重,夏季降水會增長偏多;四川、貴州夏季降水基本正常,但春冬季降水偏少;湖北降水明顯偏少,對長江中下游的水電會產生不利影響。湖南、重慶、四川、甘肅等地區會持續干旱到5月份左右。
4、全國高低溫的分布情況?可能的高溫溫度區間和持續時間?
A:今年國內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偏高,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慶大部、四川東部、陜西南部、甘肅西部、新疆大部分地區氣溫可能會偏高1-2度,35度以上高溫日數比常年多。全國氣溫分布情況較為均勻,沒有明顯差異。
5、巴西、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農業生產國近期天氣的判斷?
A:未來兩周影響亞洲的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北美的冷空氣勢力比較弱,北歐、南亞和中南半島的氣溫可能會明顯偏高。全球降水偏多的區域主要在南歐、東南亞熱帶和巴西東北部,這些地區可能會出現洪澇和暴雨天氣。美國中西部和加拿大西部可能會出現干旱天氣,對農業生產不利。歐洲各國的農業生產情況因地區而異,例如法國的葡萄酒產量可能會下降,意大利的橄欖油產量可能會增加。
6、對能源結構或者發電結構的年內趨勢判斷?
A:在國內,由于去年長江中下游高溫干旱背景持續存在,并且西南部旱情仍將持續到5月份,因此預計今年水電發電形勢不容樂觀,而發電結構也不會有顯著變化。從國外來看,在全球范圍內,為了兌現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清潔能源比例會逐步增加,但是俄烏沖突影響可能導致傳統能源占比反彈,新的清潔能源發展可能會受到一定滯后。
7、今年下半年可能形成厄爾尼諾事件嗎?是否有可能轉回拉尼娜狀態?
A:預計在下半年,可能會進入到厄爾尼諾狀態,但不會馬上出現。因為要滿足持續5個月的標準,所以到年底才會完全形成。根據目前的觀測,今年回到拉尼娜狀態的可能性不大。
8、為什么無法逆轉回拉尼娜?
A:首先,濤動指數正在降低,表面溫度相應升高;其次,由于海洋隨時流動,周圍海域的情況會對表面溫度產生影響,觀測與預測的溫度都在升高;此外,拉尼娜已經持續了3年,從規律上分析,拉尼娜與厄爾尼諾交替出現,中間有比較短暫的中性狀態。同時,專家的模型計算也預示著表面溫度將繼續升高。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表面溫度會繼續升高,而不是反彈回拉尼娜狀態。
9、您的判斷是云貴地區會持續之前的缺水狀態還是反轉?
A:西南地區以云南為主,包括周圍的西藏、貴州等地,從去年冬天開始到現在都是降水偏少、溫度偏高的階段。但是6-8月份我們報告的云南地區,包括長江上游,都出現了降水偏多的情況。
10、西南地區在枯水期降水相對較少,但進入汛期降水量則會比以往更多;夏季時南方溫度不會過高,北方則更熱。您覺得這些對嗎?
A:夏季的高溫城市主要集中在長江中游地區,包括合肥、南昌、長沙、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和鄭州等城市,不包括北方,新疆屬于北方。華南西南包括貴陽、南寧、昆明和拉薩等城市,溫度正常而且略微偏高,但高溫不會比往年高太多。
11、如果長江今年汛期水過多,會對發電產生什么影響?
A:根據今年的預測情況,長江水量不會很多。因為今年中游地區出現高溫干旱和降雨偏少的情況。如果降雨太多,會對防汛工作造成一定困難,對發電和航運卻有利。
12、您是否研究過歷史上遙感數據與實際產量的對應程度如何?
A:對于國外的產量預報,利用遙感技術來進行地表監測是我們最有效、可靠、可信的方法之一。
相較于國內可以到現場觀察的方式,我們還有氣象站和農職站等設施,但這并不如遙感監測那樣客觀。值得注意的是,結果會受誤差的影響,例如天氣和清潔度等。
13、從歷史數據來看,這次拉尼娜現象的持續時間相對較長,但歷史上只有在70年代才出現過這樣的長期拉尼娜現象。如果這種現象演變成厄爾尼諾現象,它的幅度和持續時間是否也會像70年代那么嚴重?
A: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這次拉尼娜事件持續了三年,這在過去二十年內很少見。從趨勢來看,厄爾尼諾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而拉尼娜的時間則減少。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拉尼娜仍然會經常出現,而有人認為拉尼娜事件在過去的二十年沒有出現過,因此未來也不會常出現。
我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的本質都是中東太平洋赤道地區海洋表面的溫度,不可能一直高溫或一直低溫。由于全球氣候變暖,這些事件的頻率也會隨之變化。未來還會保持現在的蹺蹺板狀態,即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狀態會交替出現,但厄爾尼諾的狀態仍將占主導地位。拉尼娜事件仍將存在,但像連續三年這么長時間的強烈拉尼娜事件不會那么快發生。
14、從全球產量波動的角度來說,受拉尼娜影響較大的品種是哪些?
A:就國內而言,拉尼娜年和厄爾尼諾年對于小麥的影響不大,而對于玉米可能有更大的影響,水稻則取決于洪澇情況。
15、對于軟商品,比如棉花,糖以及橡膠這些品種,在厄爾尼諾年國內表現如何?
A:棉花和橡膠都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其中厄爾尼諾年對棉花不利。就橡膠而言,氣候變暖可以促進橡膠的生產,因為它分布在南方,不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太大影響。
16、我們注意到華盛水電公司表示,今年五六月份來水可能會同比下降約一成,但是主汛期A:長江來水可能會比去年好一些,是這樣嗎?
對的。長江從去年冬天到今年5月份,都是干旱,來水會少一點。但是6-8這三個月的降水量比它的常年值要偏多,所以干旱情況應該會有改善。
17、今年雪山融水比去年晚了大概一個月,您覺得這塊來水增加主要是氣溫的原因,還是雪山融水的影響?
A:雪山融水主要取決于溫度和積雪面積大小。如果積雪較多,則會提供更多的融水,但前提是溫度適宜。今年來看,相比于西南地區,長江流域降水的影響更大。一般而言,融雪主要出現在新疆一些中小河流,這些河流是大江大河的支流,其融水量大小也受到溫度和上一年度積雪面積大小的影響。
18、今年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上游、金沙江下面,來水相對還可以,但到了長江中下游,整個來水量卻偏少一些。為什么會出現上游水量充沛,而到了中下游卻變得偏少呢?
A:首先,融水是有限的,可能在上游支流中更顯著。當到達中下游時,降水是它的主要問題,因此相對來說融水占比就較少了。
19、今年如果到了主汛期,長江流域的降水也是不容樂觀,這個主要指的是長江的中下游呢?還是說長江的上游?
A:長江上游地區的汛期情況良好。盡管瀾滄江和金沙江流域的降雨量偏高,但中下游的降雨量卻不足。因此,中下游地區的水量流量都偏少,而上游地區的水量流量仍然正常。
20、秋汛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A:我們國家的降雨有一個特點:華南地區在3-4月進入汛期,即前汛期;隨著氣旋活動范圍的擴大,北方地區會在6-8月逐漸進入主汛期;到了9月后,中國的寧夏、四川北部、陜西北部和山西等地區出現秋汛,此時華南地區的全汛期已經結束。在主汛期6-8月時,華南已經出現高溫干旱,比如去年北方出現汛期時,鄱陽湖當地進入旱季,這基本上標志著主汛期的結束,然后就開始進入秋雨季節,秋天較容易出現雨,特別是在華西地區。
總結一下:汛期從3月開始,主要在6-8月,南北方向移動;如果延遲到9月,主要會發生在華西和陜西等地,而長江以南和西南地區則不會出現。